贫困户在马砦社区产业扶贫基地劳动。
全媒体记者 李克君 摄
双河铺社区干部到贫困户娄小安家中干农活。 全媒体记者 李克君 摄
马砦社区干部到贫困户家中走访。
全媒体记者 李克君 摄
杨桥社区村貌。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
“双节”前后,市脱贫攻坚主题拍摄暨“开封扶贫印记”大型采访活动采访组一行来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杏花营农场和水稻乡部分社区,探访已脱贫社区,走访已脱贫群众。该区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政策到位、措施得力、效果良好,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2017年,国办系统在册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后,该区紧扣“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构建扶贫长效机制”这一主线,以“三步走”战略稳步将脱贫攻坚中的识别、帮扶、管理等措施向全区范围内“边缘人口”倾斜。2018年,该区参照开封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5个已脱贫社区识别生活较困难的群众,将其纳入区级帮扶范围。2019年,为做到全区扶贫工作全覆盖,该区又在96个非贫困社区识别困难群众,将其纳入区级帮扶范围。2020年,该区以“人均年收入8000元”为标准,对96个非贫困社区的“边缘人口”进行再排查、再识别,将人均年收入低于8000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区级“监测户”进行管理,并层层构建防返贫监测机制。目前,该区困难群众人均年收入保持在6000元以上,已超过国家贫困线,不愁吃、不愁穿,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基本有保障。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持之以恒,抓实抓细。该区紧扣“产业发展、合作社带动、困难户受益”这一主线,在5个已脱贫社区成立党建扶贫专业合作社,建设高效农业大棚72个,实现困难群众受益全覆盖。带贫企业采取“自种、代种、务工”模式,确保困难群众能够参与扶贫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有效杜绝“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现象,产业大棚带动86名有意愿的困难群众务工,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马砦社区街头健身广场。
全媒体记者 李克君 摄
贫困户在马砦社区产业扶贫基地火龙果大棚内耕地。 全媒体记者 李克君 摄
杨桥社区卫生所的医生上门为贫困户体检。 全媒体记者 李克君 摄